煤炭價格或成PPI走勢的重要決定因素
2008年08月18日 8:14 565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國際原油價格高漲對推動PPI上漲起到一定作用,但將其視為推動中國PPI的主要原因尚證據不足。目前,世界石油市場正被看跌氣氛籠罩,中國的煤炭市場低估值狀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中國的煤炭危機由煤價上漲和電煤短缺中初見端倪。未來,PPI走勢或將密切煤炭價格。
據8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 世界石油市場正被看跌氣氛籠罩。
僅一個月前,原油期價一度逼近150美元/桶。8月8日,紐約商交所輕質低硫原油期價卻以115.2美元/桶收報,較前一周下滑8%。最近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土耳其主要石油管道爆炸起火、一場熱帶風暴經過墨西哥灣油氣產區(qū)、伊朗繼續(xù)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及尼日利亞石油產量大幅減少,均有可能推高油價,但石油期價卻依然下滑8%。
據估計,在過去4年的大部分時間中,上述任何一件都能將油價至少推高8%。但是,現(xiàn)在的石油市場卻能完全不受這些事件影響。本周油價在最初反彈之后,一度跌破113美元/桶。
最近發(fā)生的格魯吉亞戰(zhàn)爭局勢也沒有影響油價走勢。
這說明油價上漲背后的主要原因:驅動油價漲勢的是需求,而非供應;投機是雙向的,可以做多和做空,都必須有做多和做空的根據。
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需求下降和發(fā)展中國家需求增長走軟,給了投機做空的理由。中國原油進口7月份下跌7%,這是自2005年1月以來最大的單月下跌。美國需求下降和中國需求增長走軟,使得石油市場得以應付若干類似上周發(fā)生的事件而持續(xù)走軟。當然,美元穩(wěn)定也是油價下行的一個因素。
至于原油價格是短暫性下調還是維持在哪個區(qū)間,取決于后一階段影響原油價格的很多因素,如美元走勢、投資者投機、地緣政治緊張。事實上,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嚴重背離其生產成本,稀缺預期是價格的主要支撐。至于稀缺程度,則見仁見智。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真像專家所預測的那樣,美國和其它發(fā)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導致他們的石油需求下降,發(fā)展中國家也降低需求增長,那么就可以把大部分的投機水分擠去。
不確定性是能源的一個重要特性。
礦物燃料的儲量、未來價格和成本趨勢、技術變革、發(fā)現(xiàn)新資源儲量或新能源品種的機會等等,都包含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對于礦石燃料的儲量情況,包括數量、類別和分布,很難做到完全掌握和精確估計,而與之相關的開采、投資活動和能源價格決定都是在信息不全的基礎上做出的,種種不確定性都將影響到能源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使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油價的大幅波動。
雖然能源資源是有限的,但沒人知道這個限度是多少。目前的探明可采原油會隨著技術進步而不斷增加,而且隨著能源價格上漲,原來不經濟的開采新技術也將變得經濟可行。然而,不可再生性使得能源的稀缺取決于需求增長,需求增長越快,稀缺出現(xiàn)越早,目前的石油需求總量已經到了足夠引起稀缺的恐慌。此外,技術變革和發(fā)現(xiàn)新資源品種或儲量的機會不確定,使對將來可能的能源替代也不確定。目前確認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存在量和價的問題:即相對于常規(guī)能源,總量太小和價格過高,因而不能有效替代。
除非石油替代品的產量和成本問題能夠解決,否則,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未來石油價格會短期波動,但長期上漲趨勢不會改變。稀缺性引起的高價格預期,將導致油價連續(xù)或者輪番上漲,哪怕供需平衡或略有剩余。只有科技或消費模式出現(xiàn)重大突破才能防止這種情況。因此,解決稀缺預期的問題主要還在于對能源需求加以控制。否則,供需缺口將逐步擴大,不需要發(fā)生短缺,稀缺預期本身就將推動能源價格上漲。
國家統(tǒng)計局8月11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0.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5.4%。國際原油價格高漲對推動PPI上漲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視為推動中國PPI的主要原因,顯然證據不足。
人們普遍認為,近期石油價格快速上漲對中國的PPI影響很大。但是,至今沒有一個有說服力的定量研究來說明影響有多大。我們可以比較直觀地來討論石油影響。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20%,而且長期變動不大。1978年中國人均能源消費是598千克標煤,石油占能源總消費的22.7%;2006年中國人均能源消費提高到1736千克標煤,石油比重卻降到20.6%。
在發(fā)達國家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所占比例很大。2006年,美國油氣占其能源消費總量近64.7%,中國只有23%;全球石油需求總量中,美國占24%,中國占8.7%,僅約美國的三分之一。因此,油價快速上漲對發(fā)達國家經濟的沖擊會大一些。當然,中國因油價上漲而遭受的損失也不小。目前油價每漲一美元,中國每年就得多付十多億美元的辛苦錢(多少雙鞋子?)。油價從2004年底每桶43.5美元到2008年最高147美元一桶,中國每年大約多付1萬億人民幣,而2007年的中國財政收入是5.1萬億。
雖然經濟繁榮離不開石油,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卻主要是由煤炭而非石油來驅動,因為中國一次能源總消費中70%是煤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同樣水平的價格上漲,煤炭價格上漲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要大于石油價格上漲2.5至3倍。因此,中國的PPI會有怎樣的發(fā)展趨勢,主要取決于煤炭價格。
過去5年內,中國經濟持續(xù)高增長。全國煤炭產量以年均11%的速度遞增,而電力、冶金、建材等三大主要耗煤行業(yè)的煤炭消耗增長更快。特別是電力行業(yè),2005年以來,全國新增裝機2.94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增加2.42億千瓦,相應增加煤炭消費7億多噸,去年電力煤炭消耗達到14.3億噸。同期冶金用煤從2.3億噸增加到4.2億噸,建材用煤從2.9億噸增加到3.5億噸。2008年上半年,火電裝機增長12.7%,鋼材增長12.5%,水泥增長8.7%,煤化工產業(yè)更是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飛速發(fā)展之勢,以煤為基礎的產業(yè)鏈正快速延伸擴展。中國的煤炭危機由煤價上漲和電煤短缺中初見端倪。
中國煤價也已經大幅度上漲。從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同優(yōu)混煤價格從270元/噸左右開始上漲,截至到2008年7月21日,達到1065元/噸。由于煤炭與石油之間的可替代性,國際油價上漲會推動煤炭價格上漲。即使中國煤炭基本自給,國際煤炭上漲至少會加劇國內煤炭價格的上漲預期。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走勢基本反映全球能源供求關系。中國和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都是人口大國,一次能源消耗都以煤為主,加上高速增長的經濟,種種因素都是對未來煤炭需求的有力支撐。與不斷增加的需求相對應的,是煤炭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市場價格也會在將來供求失衡的預期下得到有力支撐。
有專家認為,中國煤炭資源的價值被長期低估,但經過近幾年價格上漲,價值低估狀況得到改善,今年上半年短期快速突現(xiàn),投機因素占據主導地位,這么分析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不能指望有短期大幅下行的可能。如果煤炭需求仍然以目前的增長速度,考慮到即將出臺的資源稅和環(huán)境稅,煤炭價格繼續(xù)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理論上說,煤炭不會用完,煤炭資源的稀缺將以價格來體現(xiàn),價格會上漲,直至有效的能源替代出現(xiàn)。按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反過來,一旦中國出現(xiàn)煤炭短缺而需大量進口,將對國際煤價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煤炭消費已占全球總量的40%之高。那么,長期煤炭價格上漲對今后中國經濟運行有什么影響,短期的能源價格政策對中國長期能源戰(zhàn)略有什么影響?這是一個能源戰(zhàn)略政策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如果現(xiàn)在把低價煤炭通過鋼鐵等高耗能產品而大量出口,煤炭短缺時再以幾倍高價買回來,我們是不是在為別人白辛苦?目前石油給予我們的教訓應當吸取。今后的國際煤炭市場也不容樂觀,印度也是一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國家,經濟正以8%的速度增長,也將很快進入高能源需求階段。到2020年,美國可能還有很多煤炭,但會以什么價格賣給你?如果煤炭短缺真的出現(xiàn),中國能源安全會受到什么樣的威脅?
當然,如果中國產品因消費需求增長不足而引起產能過剩,受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推動的PPI上漲不會快速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但短期中會增加企業(yè)成本和經營困難。能源的不確定性容易帶來對能源供給不謹慎的樂觀,現(xiàn)在不抑制能源需求的后果是今后更高的能源價格,對經濟的影響是持續(xù)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甚至滯脹。
責任編輯:毋寧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