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完成逆襲的數控車工“狀元”——記中國五礦株鉆公司刀具二廠車削班班長羅偉
2025年03月13日 10:4 174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稀有稀土 作者: 吾言
羅偉在比賽中。
在中國五礦株洲鉆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鉆公司”)刀具二廠數控車間,車削班班長羅偉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班長,我這里出了個問題,麻煩來看一下。”他迅速來到工友旁邊,看了一眼圖紙,熟練地在設備上調整參數,機器開始自動進行加工,一個工件加工完成。
“很多人認為,車工、銑工有什么難的,照著圖紙做不就行了?”說起本行,羅偉侃侃而談:“但在實際操作時,機器和軟件常出現不兼容,如果軟件設計有缺陷還會導致設備不執(zhí)行正確代碼,加工時易造成嚴重失誤。”
羅偉介紹,對機器“秉性”足夠了解,加工經驗豐富,才能設計出適配的程序,確保工件加工質量。
1988年出生的羅偉成為車工前后有20個年頭,今年他進入株鉆公司也快15年了。在中國五礦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車工(數控車床)中,他憑著精湛的技術和穩(wěn)定的操作獲得第一名。
挑戰(zhàn)是成長的動力
2004年,羅偉從學校畢業(yè)后,學了車工。但因為年輕,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總是頻繁跳槽。3年后,一直有軍人夢的羅偉去了部隊。退伍后,羅偉沉穩(wěn)了許多。
2010年,面臨著擇業(yè)的他參加了株鉆公司的招聘,進入寬敞整潔的工廠,看見這里設備先進、廠房明亮、管理規(guī)范,羅偉堅定了自己要在這里工作的決心,“只有在大企業(yè),才能有更高的平臺進行系統的學習,我個人也能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就這樣,羅偉在株鉆公司穩(wěn)定下來。
對于多數車工來說,數控車床雖然更先進,但學起來也費勁,需要掌握大量理論知識和實踐,很多經驗豐富的車工自始至終都不想走出“舒適區(qū)”,花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東西。
但在羅偉看來,數控車床加工是未來的趨勢,屬于必須掌握的技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后,他一頭扎入了學海里,在專業(yè)書籍里學、從師傅身上學、向同事學……看著經過自己的雙手加工成型的零件成功的那一刻,他從來沒有覺得累,還覺得很有意思。
經過多年歷練,他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還帶了不少徒弟,幫大伙解決生產過程中的“疑難雜癥”,想要什么工件,根據圖紙以及工藝要求,他就能編制相應的程序、做出最精確的工件。
某非標薄壁件對加工者的技術操作水平要求非常嚴苛,公差0.01mm的尺寸,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廢品。針對這個產品,羅偉優(yōu)化切削參數、改善機床液壓夾持大小、重編加工路徑程序,明顯提高了產品合格率。他還把這些加工細節(jié)和參數寫成了手冊,提供給同事使用。
因為技術扎實,他還多次獲得“刀具二廠崗位明星”“質量明星”“設備明星”等榮譽稱號。2015年他獲得刀具二廠數控車勞動競賽第一名,2020年獲得刀具二廠設備清掃活動比武第一名,2021年獲得“株鉆公司年度優(yōu)秀員工”榮譽稱號,2023年他主持完成的進步指數課題“萬元產值材料消耗降低10%”獲得中鎢高新表彰,參與完成精細化項目5項,累計完成40條重點提案,參與項目和提案形成的有形價值共計150余萬元。
賽前苦練終摘桂冠
從勞務派遣工轉為正式工,從小組長到班組長,羅偉還想站上更大的舞臺,證明自己的實力。
機會終于來了。“聽到要舉行國賽的時候,我很激動。”接到比賽通知,他就開始為大賽做準備。但競賽細則出來后,羅偉發(fā)現自己不會使用競賽指定編程軟件,“我平時都是直接在機器上編程或者使用其他編程軟件,這種軟件沒有接觸過。”
怎么辦?只能利用空閑時間自學,他為此經常上網課到凌晨,惡補編程知識,在家反復練習畫圖、編程。整場比賽時長4.5小時,完成3個工件,軟件畫圖時間需控制在40分鐘以內。但最開始,羅偉畫樣圖就需要1個多小時,“非常焦慮,繪圖時間久了,后面就沒有足夠時間加工。”
練到最后,他把繪圖時間控制在了15分鐘。當時天氣酷暑難耐,競賽組委會組織實操訓練時,他在蒸籠式的訓練室樂此不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比賽現場,他沉著應對,最終摘得桂冠。對于未來,他表示,數控技術日新月異,他將繼續(xù)加強學習,并做好“傳幫帶”工作,培養(yǎng)更多的技能人才,為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