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稀土元素需求日增 太空采礦或成為下一場競賽
2013年07月18日 9:24 4757次瀏覽 來源: 新華網 分類: 稀土
外媒稱,鑒于全球對稀土元素的需求日益增加,合成稀有元素用于大量高科技應用的必要性也顯著增加,采礦很可能成為太空中的下一場競賽。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7月16日刊文稱,稀土元素廣泛應用于尖端電子設備、核技術、激光、超導以及綠色能源技術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中國在2009年對其稀土出口進行限制,并稱這么做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
文章說,為應對北京的舉措,日本、美國和韓國這樣的稀土消費國以及電子產品生產國加大了在地球上勘探稀土礦藏的力度,以保證他們的供應需求。
2011年,日本在其太平洋上專屬經濟區(qū)內的洋底成功發(fā)現(xiàn)了稀土礦藏。除了勘探礦藏外,日本住友商事公司還與哈薩克斯坦的國有企業(yè)哈薩克國家原子能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頂峰原子稀土公司——目的是從哈薩克斯坦數(shù)量龐大的鈾礦渣中提取稀土元素。2012年,總部位于美國的鉬礦公司重新開采曾封閉多年的加利福尼亞稀土礦,以滿足國內民用和軍用領域的需求。韓國則就稀土勘探問題與吉爾吉斯斯坦達成協(xié)議。
文章指出,印度、加拿大、坦桑尼亞、澳大利亞、巴西和越南等國已經開始在自己境內勘探和開采稀土資源。其中,澳大利亞擁有除中國以外的世界最大稀土礦。
文章說,鑒于對稀土的競爭如此激烈,在月球和其他近地小行星上開采豐富稀土礦藏的工作正在等待基礎設施和運輸手段的開發(fā)。如果真有這樣一家公司,那么太空空間站將是這家公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月球和近地小行星上采礦很可能在2050年前變?yōu)楝F(xiàn)實。
在經歷近30年的中斷后,2013年終于有多個太空空間站同時在低空繞地軌道上運行。這些空間站包括國際空間站和“天宮一號”空間站。國際空間站上有6名宇航員,另有3名中國宇航員在執(zhí)行神舟十號任務期間曾抵達“天宮一號”空間站。
文章認為,更多的國際合作以及在研究太空資源潛在用途方面的競爭將決定人類在太空中的未來。中國將于21世紀20年代初在低空繞地軌道上建設一個新的空間站,美國和俄羅斯也打算在現(xiàn)有的國際空間站服役期滿后建設他們自己的空間站。
盡管中、美、俄三國的太空計劃并不十分清晰,但他們有著特定的戰(zhàn)略。太空大國目前正在開發(fā)多級超重型運載系統(tǒng),以及兩級入軌或單級入軌系統(tǒng)。超重型運載系統(tǒng)將能夠極大地提升火箭的運載能力。中國的長征九號火箭、美國的太空運載系統(tǒng)以及俄羅斯的安加拉火箭都是能夠運載近100噸貨物前往低空繞地軌道的超重型運載系統(tǒng)——這一重量足夠在一次發(fā)射中運輸建設國際空間站的四分之一部件。
文章指出,兩級或單級入軌可重復使用運載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載人勘探以及地球和太空之間的貨物雙向快速運輸。運載系統(tǒng)以及空間站的發(fā)展是為太空采礦以及其他工業(yè)目的而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這些空間站將作為倉庫、生產單元、住所以及休息室等,為月球和近地小行星上的礦井和工廠提供服務。
太空中最先開采的礦物將是那些地球上稀有、太空中可以輕松提取、即使供應增加也可以利潤豐厚,以及那些質量和體積較小的礦物。月球和小行星上的稀土礦物很可能符合這些基本要求。
未來的空間站對于礦物資源的運輸將起到核心作用,它們也將成為特殊材料的處理中心。這些特殊材料擁有與地球上的材料差異明顯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可以用于生化、電子、能源等領域。
文章指出,加強對地外資源的依賴將減少對地球資源的依賴。未來,地球上的資源可以被定為戰(zhàn)略資源加以保護。地外資源將為革命性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太空工業(yè)的啟動鋪平道路。太空工業(yè)將有許多的參與者,到那時,太空中將有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