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人囤積金屬之感:有色“呼啦圈”
2009年09月23日 9:28 8111次瀏覽 來源: 南方網 分類: 重點新聞
單位附近有家國中洗車房,過馬路時經常要路過。今年夏季的一天,正逢洗車客較少時,幾個年輕人站在門口打望著,其中一位手里拿著一根細管。
仔細一看才明白過來,那是專用吸塵器的一頭,這位帥哥用它對準自己降溫。對于老外來講,吸塵器干的是吸塵,風扇才是用來吹風的,但中國人不會有這樣的刻板。因此,人均發(fā)明專利不高的中國其實從來不乏“發(fā)明家”。
這才是所有以“中國特色”為前綴的名詞,其背后支撐的堅強依托。
最近有一條新聞,這條稿子說分析師稱:中國私人投資者囤積銅和鎳。我看到標題的第一眼就猜測,這肯定是國外分析師——典型的吸塵器才能吸塵的思考模式。
打開一看,果不其然,其中:商品經紀行Sucden FinancialLtd.在一份電子郵件報告中表示,投機者建立了大規(guī)模頭寸,他們顯然囤積了大量金屬,特別是銅和鎳;而SocieteGenerale分析師威爾森(DavidWilson)表示,過去一年中國月均進口精煉鎳一萬噸,但今年4月進口量增加一倍至21031噸,到7月更是增至47754噸。
以老外的觀點,看漲有色金屬,要么買進現貨,要么看多期貨,反之亦然。世界就這么簡單。這么想的中國人也有,但不是全部。
比如有一次,我跟某國有大投資企業(yè)的董事長談起最近有色金屬價格的暴漲,許多中國企業(yè)在國外加緊買礦。他張嘴就說,買礦干嘛,準備好資金收購硬幣,肯定賺錢。
你瞧,這種思維就很“中國”。相反,像威爾森那樣,認為富有的中國私人投資者一直在買進鎳,因為他們認為鎳價上漲空間最大。這種簡單的直線條不很“中國”。
同樣很“中國”的是,最近全國有數百家違規(guī)電廠在又驚又喜地等待著處罰。按照直線條的觀點,國家不讓干的那當然不能干,但2006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報,內蒙古全區(qū)違規(guī)建設電站規(guī)模高達860萬千瓦。
然而,我們再把時間往前翻幾年,也就在權威斷定中國電力建設已經超過需求后不久,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全年拉電123.85萬次。
電力建設與限制的一窩蜂,背后是需求的一窩蜂——猛然的出現與猛然的消失此起彼伏。電是無數例證中的一個,離我們最近的還有所謂貨幣流動性。
就在一年前,到處都眾口一詞的流動性過剩、貨幣泛濫,不到半年又變成需要巨額投放來激活流動性。就像“呼啦圈”,嘩啦啦流行大江南北,嘩啦啦又馬放南山不見蹤影。
理解了這一點,再看所謂囤積,很有可能只是一些世故者的預防,而倒是分析師給上漲貼上“中國標簽”,是否有別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有這個制造業(yè)的“大胃口”在,持續(xù)買進是必須的,但糟糕的是,“中國標簽”常常是舞在老外手中的牟利工具。歷次期貨事件都證明了,買進而無法定價是最糟糕的。
從這個角度看,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最近表示,將穩(wěn)步推出符合國民經濟和實體行業(yè)發(fā)展實際需求的期貨衍生產品,如鉛、白銀等期貨品種,這是正途,讓“中國標簽”更多地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