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高端訪談:有色金屬工業(yè)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上)
———訪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總經理費子文
2009年09月08日 10:11 16766次瀏覽 來源: 中國工業(yè)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吳瑋
組建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
中國工業(yè)報: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在全國展開,有色金屬工業(yè)也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進行了改革。作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您親身參與了變革,當年總公司組建的情況是怎樣的?
費子文:1981~1982年,國家成立過國家有色金屬工業(yè)管理總局。到1983年初,由于新的形勢要求,由國家經委負責,責成袁寶華、邱純甫等同志帶頭組建總公司。1983年4月1日,國務院發(fā)出通知,原則同意國家經委《關于成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的報告》,決定將有色金屬工業(yè)從冶金部劃分出來,成立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
國務院《通知》要求,總公司的組建要有新的突破,成為名副其實的產銷結合、工貿一體的經濟實體??偣旧鲜樟艘徊糠制髽I(yè),并從冶金部成建制的劃轉了部分施工企業(yè)、科研設計院所、學校和地質勘察隊伍。同時,受國務院委托,管理全國有色金屬工業(yè)行業(yè)。后來,國務院又決定將有色的對外貿易從中國五金礦產公司劃歸有色總公司。
1983年4月4日,總公司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出席大會并講話。他指出:“總公司的成立是振興有色金屬工業(yè)的新起點,也是有色金屬工業(yè)發(fā)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在其后的十多年間,方毅同志十分關心和支持有色工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永志在心。
中央批準由邱純甫任總公司的董事長、黨組書記,林澤生任副董事長、黨組副書記,我任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學新和茅林任副董事長、黨組成員,王哲和朱雷任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此外,還選出孫鴻儒、洪戈等十幾位同志,和上述黨組成員一起組成常務董事會??偣緦嵭卸聲I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常務董事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冶金或有色的老領導,只有我是從江西調上來的新兵。
上收企業(yè)后,總公司擁有直屬企事業(yè)單位321個,其中生產企業(yè)151個、施工企業(yè)16個、設計和勘察院13個、地質勘察局18個、科研院所20個、大專院校17所、供銷單位23個、進出口公司36個、其它21個。在廣州、南寧、西安、成都、新疆、蘭州、貴陽、沈陽、昆明、南昌和長沙等地設有11個地區(qū)公司,作為總公司的派出單位。此外,還有縣級以上地方有色金屬企(事)業(yè)單位592個,全國有色職工共133萬人,其中總公司直屬101萬人。
后經中央領導同志指示,國務院會議決定加快有色工業(yè)發(fā)展,給了總公司不少優(yōu)惠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經營自主權,即由總公司統(tǒng)一向國家承包經營,利稅上繳66%、自留34%,而國家的重視使公司從機關到企業(yè)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提高產量為當務之急
中國工業(yè)報:從江西被調到總公司任總經理,一定遇到了不少的挑戰(zhàn),當時在生產建設上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
費子文:總公司剛成立時,大家熱情很高,但面臨的生產建設形勢相當嚴峻。因為,新成立的總公司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盡快把產量提高上去。國家批準的“七五”規(guī)劃中,要求到1990年有色金屬年產量要達到180萬噸,后來進一步要求1990年的產量要達到200萬~220萬噸。
總公司在對國家實行財政上繳定比包干后,對直屬企業(yè)分別實行了六種不同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1983~1987年,企業(yè)實現(xiàn)利稅增長約70%,而企業(yè)留利卻從1983年的2.4億元增加到1987年的9.3億元;企業(yè)的折舊、新技術開發(fā)等四項自有資金也從6.9億元增加到14.4億元;職工平均年收入由937元增加到1802元。
同時,總公司還加強了與地方的合作,提出“大家辦有色”的方針,廣東、陜西、甘肅、四川、新疆和貴州等六個省、自治區(qū)先后全權委托有關地區(qū)公司代管他們的有色企業(yè)。北京、上海、重慶、山西、湖北、河南、浙江、江蘇八個省市,主動要求把他們的有色公司實行以地方為主總公司為輔的雙重領導。
總公司對管理地方有色企業(yè)既不要編制,也不收費用,并決定每年拿出1000萬元,為地方辦有色礦山無償貼息。地方的積極性提高了,也就逐步加大了產量和在全國有色金屬產量中的比重。
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yè)的積極性成為主導有色金屬提高產量的主要推動力量。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1982年的產量為125萬噸,1983年為132.6萬噸;1984年后開始以10萬噸級增長,為144萬噸,1985年為155.8萬噸,1986年為169.4萬噸。
這時,黨組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和反復思考,提出了1988年實現(xiàn)200萬噸的目標。經過上下齊心的奮力拼搏,1987年完成產量181.6萬噸,1988年完成204萬噸。這不僅大幅度提前完成了國家原“七五”計劃中1990年的180萬噸指標,也提前兩年實現(xiàn)了修訂計劃200萬~220萬噸的下限。
1949~1978年,全國有色金屬產量完成第一個100萬噸用了30年。1979~1988年,超額完成了第二個100萬噸,這被分別稱作有色工業(yè)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在第二個100萬噸完成的過程中,前五年只增長了32萬噸,總公司成立后的五年增長了73萬噸。這十年中,后五年的利稅增長是前五年的五倍。
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1988年總公司開始醞釀新的奮斗目標。在1989年末的全國工作會議上,我代表黨組正式提出,在1994年前后要攀登有色工業(yè)的第三高度,即與1992年相比,到世紀末的工業(yè)銷售額、實現(xiàn)利稅、全員勞動生產率、國際貿易額等方面都翻一番的目標。
就這樣,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關系逐步理順,產量隨著市場需求節(jié)節(jié)攀升。到1992年之后,總公司和我的注意力再也沒有放在產量上,繼1992年達到299.2萬噸之后,1993年達到了343萬噸,1994年達到394.5萬噸,1995年一年就增加100萬噸,達到496.6萬噸,大大超過國家“八五”計劃中280萬噸的指標??偣境闪r,我國有色工業(yè)在世界各國按產量排名為第七位,六年后的1989年即上升到第四位。
責任編輯: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