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鋰短缺:不可信傳言 供大于求鋰電池未回收
2010年08月12日 13:38 10554次瀏覽 來源: 和訊新聞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謝麗.杜波伊斯
8月12日消息 樂土公司(Better Place)的創(chuàng)始人和執(zhí)行總裁夏嘉曦(Shai Agassi)想要引領世界進入電動車時代,在未來只需要在他的“加油站”里置換電池而不需要加油。但是,正如手電筒和筆記本電腦的運行是依靠鋰電池,因此不管是否需要置換——電動汽車都需要大量的鋰電池。這使得現在有些人說,在我們這個日益依賴電池的社會,鋰電池將越來越難求。
新聞界中爆出很多傳言,說汽車業(yè)從石油轉向鋰,是從一個有限的資源轉移到了另一個,甚至猜測美國入侵阿富汗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弄到阿富汗豐富的堿金屬礦藏。此外,懷疑論者認為可能無法獲得足夠多的鋰燃料來推動這場汽車業(yè)的轉變。顯而易見的是,夏嘉曦絕不是他們中的一員。
“那些觀點是石油企業(yè)家們理解的最大的誤區(qū)之一,”夏嘉曦說,他是樂土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和執(zhí)行總裁。這家公司將自己定位為網絡設計師,專門為可置換電池車及其所需的基礎設施提供技術支持。
根據來自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最新數字,目前的生產商已經能夠保證未來十年有足夠的鋰作為電動車的燃料。在這之后,推動能源行業(yè)參與者之間競爭的主要因素可能不再是鋰電池的開采,而是回收。
從財政上來說,現在沒有回收鋰的必要。生產者因為市場需求開采了過多的鋰。鋰目前還沒有廣泛運用于汽車電池——它現在只是作為筆記本電腦、手機和無線電工具的電池。而這些產品都在經濟衰退中遭遇了不小的打擊,這意味著在2009年存在鋰盈余,而且鋰價格也隨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刺激鋰需求增長的唯一途徑是,電動車的推出取得大規(guī)模的成功,鋰離子電池的生產需求也將會顯著增加。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