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播放观看_欧洲黑人巨大视频在线观看_少妇的滋味完整版_妺妺的下面好湿好紧闺蜜

中國的贊比亞開發(fā):稱其勞動法“太嚴格”

強大的工會組織每年都會與資方進行工資談判

2010年04月09日 13:28 17524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在非洲開一個農場


  據南方周末報道,當地工人覺得:第一,中國同事好像不怎么喜歡放假;第二,他們能把太太放在國內好多年,在這里單獨工作。
  贊比亞中墾農場坐落在盧薩卡市郊,離城區(qū)大約有50公里。可實際上,出城后不久,就要轉進一條土路。
  道路狹窄,崎嶇顛簸,車后塵土飛揚。天空湛藍,路兩旁是高而茂密的雜草,間或有不知名的樹和仙人掌突兀地生長出來。偶爾會路過有茅草頂棚的住家、頭頂大件物品的女人,或是幾乎一絲不掛的黑色的小孩子。
  贊比亞有4300萬公頃可耕地,但是目前正式開墾的僅14%,大片土地荒蕪閑置。并且,這片土地光照充足,水資源極其豐富——贊比亞擁有南部非洲60%的水資源。
  十八公里泛著暗紅色光澤的土路過后,盡頭便是3570公頃的中墾農場。
  2009年11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面推進中非新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發(fā)言中重申提高非洲實現糧食安全的能力。中國政府已將解決非洲食物安全問題作為對非援助的主要內容之一。


  中墾農場產品占了當地20%份額
  場長李莉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一頭短發(fā)濕漉漉的。“我們早上6點半就上班了,我剛干了一圈活。”李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剛來的時候缺水,我就把頭發(fā)剪短了。”李莉說。
  1993年12月中國農墾總公司接手這個農場。1994年初,李莉和她的丈夫王馳進駐農場。他們當時帶著4000美元的貸款,雇用了11名當地工人,然后買了200只小肉雞苗。中墾農場就這樣蹣跚起步。
  如今,中墾農場已有1200頭牛,上千頭豬,以及2000公頃耕地,種植玉米和小麥。農場有7名中國員工,當地工人260人。
  王馳原本是北京農大(現中國農大)的教師,研究小麥遺傳;而李莉在來到贊比亞之前是醫(yī)院的化驗師,并無半點農業(yè)常識。
  之前,贊比亞的農場中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在非洲經營自己的農場。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但有一天,他背上獵槍,跨馬在農場飛奔時不慎從馬背摔下落,不治身亡。
  據說王馳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說過,“作為一個干農場的,這樣的死法是最好的,死得其所。”
  2005年2月,王馳死于一場車禍。實際上,在這樣糟糕的道路上奔波,車禍幾乎是必然會發(fā)生的事。李莉自己也經歷過二次嚴重車禍,甚至有過翻車經歷,只是幸運地沒有受傷。
  李莉把王馳的骨灰分作兩半,一半運回國內,另一半就埋在離住處很近的土坡上,在一株茂密的三角梅之下。
  非洲不產松樹和柏樹,李莉還特地從國內托人捎過來松柏的幼苗,種在墳墓兩旁。“2005年剛種的,現在都這么粗了。”李莉說。
  如今李莉來到中墾農場已經16年。在丈夫死后,她接替了場長的職位。中墾農場的農副產品已經占有盧薩卡近20%的市場份額,累計為當地提供了7000個就業(yè)機會。
  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王友對本報記者說,目前贊比亞相對上規(guī)模的中國農場有18家,其他還有20多家小點的??紤]到贊比亞空置耕地、氣候和水資源等優(yōu)勢,兩國農業(yè)合作潛力巨大。
  “女超人”
  2006年11月中非論壇,中國政府宣布在非洲建10個農業(yè)示范中心,派遣100名專家,為非洲培訓1500名農業(yè)技術人員。
  包括李莉在內,3570公頃的農場內只有7個中國人,包括財務總監(jiān)黃衛(wèi)國、農藝師金彥青等等,還有一位來自四川的廚師。其中學歷最高的可能是王朝明,31歲的他是人民大學MBA畢業(yè)。
  4月5日下午,當我們來到中墾農場分廠緊挨著雞舍的辦公室時,王朝明正在用筆記本電腦看美劇《生活大爆炸》。“網速慢,你都不知道在這邊下載一集得多久。”王朝明說,“可太不容易了……說實話,工作生活條件都挺好,沒什么貧窮落后的感覺,就是太寂寞了,完全沒有娛樂。”
  王朝明已經在中墾農場工作滿3年,合同期滿,再過半個月就可以回到中國了。他對這一點很開心,一面用手揮舞著驅趕蒼蠅一面說:“我出國的時候小孩才四個月。”
  在中墾農場已經工作10年 7個月的當地人Hebrew Mwlinga,對他的中國同事們有兩個最深刻的印象:第一,他們工作很努力,好像也不怎么喜歡放假,春節(jié)都只休息了幾個小時;第二,他們講究承諾,很多人就可以把太太放在國內好多年,在這里單獨工作,這對贊比亞人很難想象。
  至于場長李莉,Mwlinga的印象是:“女超人!”王朝明也同樣說,李莉的工作強度和熱情,他“有生以來沒見過”、“聽她說都覺得累”。
  南方周末記者來到中墾農場后,李莉不單熱情地帶我們參觀她的農場,還給我們看她在自己房子周圍種的一圈植物:蘆薈、巴西木、茉莉、石榴樹、薰衣草、紫羅蘭、桂花、法國梧桐、蘭花、木瓜樹……“木瓜可以摘了做餐后水果,冰鎮(zhèn)了特別好吃。”李莉說。


  她的英文幾乎有了贊比亞的口音
  講到和當地員工的相處時,中墾農場的中方員工最頭疼的是“偷盜”。
  “偷盜太嚴重了,幾乎可以達到每年利潤的10%。”王朝明告訴記者,“從雞蛋到小豬仔,從玉米到螺絲,甚至塑料袋……”
  而抓到偷盜的人,處理方法無非有二種:直接開除,或者送警察局。王朝明在中墾工作3年的時間里,送過大約20個當地工人去警察局。
  “但有時候確實也挺不忍心的。”王朝明說,“有偷了十幾個雞蛋判兩年刑的,判得太重了。”
  中墾農場的中國人發(fā)現,當地員工可愛的一面是:就事論事,從來不記仇。李莉甚至覺得,她開除這么多人,“要在中國早被殺了好幾遍了”,但當地員工不這樣,他們見了中墾農場的人,哪怕是剛從監(jiān)獄里出來,“還跟老朋友似的”與他們打招呼,“非常開心的樣子”。
  當地員工的“理財”觀念也絕對是一種文化差異。幾乎所有的中國雇主都會跟記者說,他們總是“過一天算一天,不想明天怎么樣”。
  盧薩卡一家中餐館老板駱先生告訴記者說:“他們幾乎有一個面包,有一個煎蛋,就可以去跳舞了,而且可以開心地跳一天!……非洲人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民族。”
  雇主們更加一直抱怨的是,當地工人總是發(fā)了工資就去喝酒,然后沒錢吃飯了再借。“哪怕一共只有100美元,可以直接拿去買個手機,沒錢給孩子吃飯了再去借。”
  而當地員工對中國雇主和中國同事的抱怨,除了薪水低,就主要是他們“英文太差,不好溝通”。
  這樣的抱怨可能對李莉并不合適。李莉的英文幾乎有了贊比亞的口音,“George! Majer! Come here!”她甚至學了一點當地的Nyanja語。
  今年3月,贊比亞總統(tǒng)班達訪華,提出希望吸引中方技術人員到贊發(fā)展農業(yè),“這樣既可以解決贊比亞糧食問題,也可以出口到安哥拉、津巴布韋等國”。

[1] [2][3] [4] 下一頁

責任編輯:nonferrous metals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